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6:47 点击次数:73
在开始阅读此文之前,诚邀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您可以方便地接收我们今后发布的相关文章,并且参与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~
文|青衣
编辑|t
作为一个从小在各种抗日电视剧和战争剧中长大的中国人,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幻想过自己能穿越到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,手持冲锋枪,带着无限子弹,奋力开枪应对铺天盖地的日军进攻。
当然,这种情节只能停留在幻想层面,现实中很多人甚至连冲锋枪都无法轻松举起,更别说持续开火了。这样的场景,也仅仅在所谓的抗日神剧中才能得到体现。
展开剩余87%实际上,像轻机枪这样的武器,通常需要两人共同操作,而我们熟知的重型机枪,例如马克沁重机枪,所需的操作人员更多。在真实的军事历史中,通常8挺重机枪就需要100多名士兵来协同使用,你不禁要问,为什么会这样?
历史告诉我们,世界远非充满爱与和平,更多时候,它充斥着战争与随之而来的短暂喘息。而科技的进步往往与战争紧密相连,相辅相成。
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出于战争的需求,各项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。枪械作为快速杀伤敌人的武器也经历了长足的改进。从最初的火绳枪、滑膛枪,到后来出现的轻机枪、重机枪,再到组成轻机枪组和机枪连等,这些改变都无疑是为了更高效、更快速地消灭敌人。
火绳枪,也叫遂发枪,是由火铳发展而来。遂发枪的主要特点和其最为诟病的地方,便是其射速缓慢。每发射一次,都需要更换弹药,这使得它的精准度、射程都非常有限。而且,遂发枪的使用者尤其害怕骑兵的快速接近。
滑膛枪则是在遂发枪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,它在现代枪械的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。
到了19世纪末,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,丹麦工程师麦德森于188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轻机枪。而轻机枪第一次大规模用于战斗,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。
仅在战役的首日,英军就投入了约1800挺轻机枪,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。这场战役也标志着机枪在战争中造成高伤亡的开始。不久后的凡尔登战役中,德军用著名的马克沁重机枪进行了反击。
重机枪是由英国人马克沁于1884年发明的,他因此永载史册。刚开始,马克沁重机枪并未引起广泛关注,直到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战役爆发。
在这场战役中,为了夺回俄军占领的高地,日军再次展现了他们的“自杀式”战术,人海冲锋直接冲击俄军阵地。排排站的日本士兵成为俄军马克沁机枪的靶子,结果仅仅三个小时,伤亡就超过了5000人。
这一惨痛的教训让远在大洋彼岸的德军看到了重机枪的威力,并开始大规模装备此类武器。英法联军在经过几天的炮火轰炸后,开始进行大规模冲锋,而马克沁机枪的猛烈火力使得整个战场顿时成为地狱。
不到十几个小时,英法联军便死伤了57000多人,这一战成为历史上短时间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。马克沁机枪因此声名鹊起,被誉为“死神手中的镰刀”。
在许多抗日神剧中,我们时常能看到士兵们拿着快慢机等机枪,仿佛这些武器没有后坐力,子弹源源不断,似乎无限量地开火。遗憾的是,神剧中很少展现士兵们如何擦拭枪支、进行训练的过程。
相比之下,电视剧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则真实还原了二战时期中国战场国军的训练情景。剧中,虽然迷龙是个身材魁梧的东北老兵,但他仍需团长亲自教导,才能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轻机枪。
而当时,美国的友军更是帮助迷龙掌握了重机枪的使用技巧,这一场面令整个炮灰团震惊不已,甚至不得不低头请求外国军人留下来教导。
在最为关键的南天门战场上,由于缺乏足够的支架,士兵们只好用豆饼当作支架,最终,因机枪剧烈震动导致的过度冲击,使得机枪本身发生故障,造成了惨痛的代价。
这些血腥的事实才是战场的真实写照,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神剧的艺术渲染而被误导。虽然少数特例存在单手持枪的勇士,但绝对是凤毛麟角。
此外,真实的战场上,个人英勇主义远不如团队协作更为重要。那么,理想的机枪组是如何组成的呢?
事实上,一个标准的轻机枪组通常由6人组成:
- 指挥官:负责全组指挥与协调,确保任务顺利完成;
- 射手:负责操作机枪,对敌方进行精准打击;
- 副射手:协助射手,负责装填弹药与弹带;
- 弹药手:负责携带与补给弹药;
- 观察员:负责观察敌情,为射手提供目标信息;
- 其他辅助人员:可能包括负责设备维护与运输的士兵。
至于重机枪组,其人员配置则更多,通常需要9到10名士兵共同协作。
举世闻名的马克沁重机枪,射击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需要进行定期冷却处理,以防枪械过热导致故障。这也是马克沁的一大缺陷,在战场上,甚至不得不用尿液来冷却机枪。
由于高频率的射击会使枪管受热损坏,马克沁重机枪的枪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。在更换枪管时,需要确保新枪管与机枪的其他部件兼容,并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安装。这也是一个需要专门人员负责的环节。
随着机枪杀伤力的广泛认知,各国纷纷组建专门的轻重机枪排,以最大化地发挥机枪的火力压制和快速杀伤敌人的优势。
通常情况下,机枪连会配备若干轻机枪和重机枪。重机枪主要用于提供火力支援,压制敌方火力点,而轻机枪则主要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。
此外,机枪连还会配备一些运输工具、通讯设备和医疗保障等支援人员。
在二战期间,美国军队的机枪连通常由连部和三个机枪排组成。每个排有三个机枪班和一个弹药班,每个班配备一挺轻机枪或重机枪。机枪班由10名士兵组成,包括一名班长和九名机枪手。弹药班负责运输和补给弹药。
苏联军队的机枪连也由连部和三个机枪排组成。每个排通常配备六挺轻机枪或重机枪。每个排由21人组成,其中包括三组分别负责操作、瞄准和供弹的士兵,此外还有负责运输和维护机枪的人员。
以此类推,一个机枪连需要大约75人,而高配版的机枪连,8挺机枪的操作人员甚至可达到百余人。
机枪连在战场上具有诸多优势,如火力压制、提供掩护、心理震慑及快速部署等,大大提升了部队的作战能力。然而,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武器技术的不断更新,机枪连也不断进行改进,以适应新的战斗需求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大满贯·网页能赢钱吗?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